新闻动态

音乐与舞蹈学院:擘画新时代 奏响新篇章



2024年01月08日 14:30 邢珺 点击:[]

音乐与舞蹈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服务”为载体,以“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为两翼,以“国际交流合作”为助推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主动融入哈尔滨音乐之城建设,为培养哈尔滨地方发展所需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作出积极贡献。学院现有音乐学(师范类)、音乐表演、舞蹈编导三个本科专业,由音乐学系、音乐表演系、双排键系、舞蹈系实施教学。音乐学(师范类)为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通过国家专业认证。学院现有教师66人(包含教授4人、副教授19人),在校生539人。学院教学楼总面积约16000平方米,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音乐实验平台”,拥有1个专业音乐厅、4间标准化舞蹈教室、100余间学生琴房和电脑音乐制作实验室、钢琴调律与维修实验室、录音棚等硬件资源,教学设施先进,教学条件完善。

undefined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音乐学专业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并在2022年6月入选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7月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在2020版培养方案中,音乐学专业增加学科教育课程和考研拓展类课程,音乐表演专业增加校企联合课程,舞蹈编导专业与哈尔滨芭蕾舞团开展院团合作,聘请哈尔滨芭蕾舞团团长、舞蹈家张丹丹为名誉教授,俄罗斯外教阿列西娅为本科生授课。持续推动课程建设,打造精品好课。《走进民间音乐》《带你走进歌唱世界》《中小学歌曲弹唱》3门慕课课程已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十四五期间专业课程建设情况统计表

序号课程名称主持人获奖名称
1中小学歌曲弹唱吕 爽省一流课程
2走进民间音乐赵 薇省一流课程
3声乐Ⅰ沈 丹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校一流课程
4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张 媛省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院学生在近几年专业竞赛和综合性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5项、省级奖20项、校级奖32项。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与专业培养情况基本吻合,近三年就业率及考研率稳步提升,留省就业率约为86.67%。学院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满意度不断提高,2021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87%,2022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90%。用人单位对本院毕业生的满意度较高,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不断增强。

近三年学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序号专业202020212022
就业率考研率就业率考研率就业率考研率
1音乐学83.78%10.53%90%6.7%92%11.1%
2音乐表演83.72%3.30%81%4.5%82%5.9%
总计83.74%6.92%84%5.1%85%7.4%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院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开展以“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为主题的师德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研究,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将教师师德涵养与教育教学工作、立德树人实践相结合,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思政元素,增强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营造重德养德浓厚氛围,健全荣誉表彰机制,增强教师荣誉感、获得感,开展“四有”好老师、“三育人”等师德榜样评选,表彰优秀教师,激励广大教师争做为学、为事、为人的典范。

强化教师引进培育。“十四五”期间,学院共有23位高层次人才加入学院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聘用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10名校企导师搭建协同育人共同体,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申硕提供了坚实的师资储备。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教师主动参与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双师型”教师比例逐年增加。每年以新教师入职培训、全体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为载体,加强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指导,使其尽快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方法。学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展演、系列音乐会和名家系列讲座等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开展全方位的学术与艺术交流活动,为全校教师搭建了多层面的学习平台。

强化教师自我更新能力。实行“读一本专业好书、上一节公开好课、立一个研究课题、上传一篇规范教案、发展自己一个特长”的“五个一”工程,促进教师在专业技能与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等方面完成自我更新。建立岗位实践带教制度,在本学科建立教师带教制度,优秀教师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带教新教师,发挥本学科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让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缩短岗位适应的周期。丰富和完善音乐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为各系部专职教师建立工作业绩与成长的信息管理平台,内容包括“服务对象”(静态结构、动态分析、成长记录)“学科教学发展”(三年计划、年度执行方案、过程记录、总结与反思)“学科教学研究”(教改动态综述、经验推荐、实践研究)“学科教学指导”(教师教育课程、精彩案例与评析、学科培训活动)等内容。

提升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

推动科研工作质量提升学院出版著作及教材10部,发表论文10篇,其中CSSCI检索1篇、SSCI检索3篇。学院教师获批省市校级课题研究项目29项,其中,横向课题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项、省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项,市社科联重点项目1项、市社科联出版资助一般项目1项。学院教师申请获批外观设计专利1项。学院教师获省市级优秀成果奖30余项,其中,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学院教师在省艺术类高校教学成果展演中获得佳绩,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舞蹈系教师孙越等创作的舞蹈作品《江?情》获“黑龙江省北疆文化艺术奖”表演二等奖和创作三等奖,教师李宇欣的舞蹈作品《唐印》获表演二等奖。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史诗百部工程》鄂伦春史诗—摩苏昆《英雄格帕欠》项目组的最新科研成果作为学院课程《走进民间音乐》的补充资源,使音乐与舞蹈学院成为推进黑龙江流域世居民族文化艺术典范的重要平台之一。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学院师生参加由中共饶河县委员会、饶河县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饶河东北黑蜂节演出。学院200余名师生在延寿县参加“院县共建同筑振兴路,城乡融合奋楫延寿篇”主题文艺汇演,整台演出以视频方式全程网上直播,学校广大师生与延寿县人民相约线上,满怀热忱与激情共享视听盛宴。

undefined

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舞蹈编导专业不断深入民族文化研究,在艺术创作中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师创作的维吾尔族舞蹈《裙摆上的姑娘》荣获全省艺术类高校教学成果奖舞蹈类一等奖,赫哲族舞蹈《江情》荣获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表演二等奖、创作三等奖,中国古典舞《象山水月》《锦瑟》荣获全省艺术类高校教学成果奖。学生自主创作的舞蹈身体小剧场《37.5》在全院公演。编写东北抗联歌曲集,展现对东北抗联文化精神的理解和阐释,创编了《东北抗联主题歌曲教学曲选》,在《合唱与指挥》《声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等课程中把抗联歌曲作为东北地方音乐的重点来讲授,学院毕业生也将这些歌曲传播到中小学音乐课堂。2017年学院成立了“大学生抗联精神宣传小分队”,多次与抗联老战士李敏共同演出,宣传抗联精神。

未来,学院将持续以国家一流师资为标杆,加快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地方特色、服务社会”导向,党政齐抓共管,大力引进龙江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加快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创演研人才队伍。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进一步加强教育综合改革。将教学、科研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构建各专业协同创新平台和学生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示范性精品教材建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严格规范教材编、审、选、用制度,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持续产出创新成果,推进科创平台和能力建设。搭建科创平台,打造音乐创作中心、音乐表演艺术中心、音乐理论研究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统筹规划,推出一批展示中国风格、彰显中国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汇聚起推动龙江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探索交叉融合科研创新体制,开拓音乐与科技相结合的新领域。持续聚焦产学研用融合,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与教育链和人才链有机衔接,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形成长期稳定合作机制。汇聚创新资源,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管理体系,规范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和激励分配机制


校对:邢 

编辑:李晓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