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

艺术与设计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围绕省市“六个龙江”、“七大都市”建设战略,立足学校“三三五”发展规划,秉持“校城血脉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性科研,创办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院在十四五规划实施两年多来,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构建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打造学院整体建设升级,以创意设计、冰雪特色人才培养为中心,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全面提升内涵建设质量和水平。提高办学层次,彰显办学特色,力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的新突破,为省市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水平艺术人才。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的稳步实施,规划实施情况良好,已取得显著的进展,为顺利完成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科与专业建设

以提升办学层次和学科建设水平为主导,实施“学科与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工程”、“专业集群建设工程”、“科研团队建设工程”。围绕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确立凝练学科方向,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四大任务。重点建设创意设计产业专业群、设计学专业群、特色专业群,全面打造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艺术类专业集群体系。“十四五”期间已完成设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简况表撰写及支撑材料汇总工作,另新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预期工作: 1.环境设计与公共艺术两个专业之间具有同质化,集中在对室内、室外空间进行设计,主要依托于城市、乡村规划建筑行业。可将两个专业合并为一个专业,即环境设计专业,下设公共艺术微专业。整合后专任教师14人,其中有3名博士、7名硕士,师生比可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整合,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做优特色学科专业,为申报省级一流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学院新开设专业,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动画专业属于同一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计划2024年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划分到影像艺术系。并在新文科背景下,与文法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进行学科间、专业间交叉、融合。同时与工学交叉融合,拟开设产品设计方向。

 

  

      

具体成果

202310月,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专业刘迅教授获批第三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动画剧本写作》。

《动画剧本写作》是本科动画专业重要核心课程,也是哈尔滨学院重点培育的特色社会实践类课程。根据哈学院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该课程以服务黑龙江动漫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促进龙江动漫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动漫编剧人才及剧本插图、故事绘本绘制人才为培养目标。人才输送主要面向黑龙江影视文学创作单位、动漫图书出版行业及动漫杂志社等单位。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原则,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动画剧本创作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形成独立编创动画文学剧本,独立编绘剧本插图、文学故事绘本等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课程社会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区域传统文化,能够在专业领域、文化企业、传媒机构等从事相关剧本写作、剧本插图编绘、文学故事绘本编绘的工作,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动画剧本创作专业人才。

59ae336d1c0063e2e53d53c573d4222

202310月,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专业杨志老师获批第三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视频短片拍摄》。

 

省级一流课程公示

2021年拍摄制作慕课《视频短片拍摄》课程,并在超星学习通正式上线;同年,该课程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及教学团队;2022年,该课程获批校企合作一流课程。2022年,主持“‘共建共享、四维驱动’影视类专业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

为了更好服务线上慕课讲授,配套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9堂课玩转抖音+剪映短视频》和《PremierePro2023从新手到高手》。

建设线上慕课资源总数189个,录制课程视频69个,测验和作业习题215道。还有课程相关案例和拓展资源,例如文案、脚本、分镜头、学生优秀作品、影片推荐等,慕课中每个章节设置思政单元。

选课覆盖学校清单

线上慕课覆盖全国28所高校选修该门慕课。累计选课人数2388人。

 

a95618d6abc96cf763b27b7ae425c52

微信图片_20231104135608微信图片_20231104140419

6a3f522f037cfac93dcd2d249ad3e7b

717fb00ad73c680c2e448fbdb23fd1e

无人机1

 

课程特色

1.基于专题驱动的课程内容重构

本课程打破传统影视课程以拍摄前期、中期、后期的学科逻辑。根据现实工作任务,聚焦视频制作市场中四大领域,形成纪录片脚本与拍摄制作、广告布光与拍摄制作、电影视听语言分析与拍摄制作、短视频运营与拍摄制作四大专题教学模块。使课程体系由学科导向变为应用导向,在各专题中安排综合项目案例,形成专题牵动点,打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高效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

2.多元立体的全感智能化教学手段

首先,积极运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模拟镜头拍摄,全方位让学生深刻感受不同器材的实际效果,增强学生体验感。其次,利用智能设备飞行眼镜模拟镜头表现形式,运用智能穿戴动作捕捉设备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丰富多样性、教学场景的优质多元化。最后,分组模拟企业真实业务流程、使用真实行业软件、对接真实业务项目,形成实战能力。

3.“四纵四横”的思政育人模式

本课程形成了“四纵四横”的思政育人模式。“四纵”指的是挖掘了课程思政的四大元素,即美学素养、创新精神、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四横”指的是课程思政的四大渠道,即经典赏析、案例教学、场景体验、顶岗实践。通过“四纵四横”模式,让学生在多渠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感受影视拍摄的魅力,感受思政气息。